为精准对接丽水水经济发展需求,生态学院“丽水市水经济产业科技服务团”利用暑期,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10 余名教授和青年博士组成的专家调研团队,历时近2个月,深入丽水市各县区及重点企业,聚焦水生态保护、废酸治理、水产业发展等核心议题,摸清需求、破解难题,为丽水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服务团提前规划、科学分工,组建水生态、水环境、水产业三个专项小组,明确调研方向与重点任务。7月至9月期间,团队先后走访丽水市科技局、水利局等5个党政机关,深入丽水经开区、遂昌、松阳、青田等县(市、区),实地调研丽水供排水有限公司、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青山钢铁、遂昌县九龙茂源石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0余家涉水企事业单位。
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度访谈企业高管与一线技术人员、现场勘察生产及治理设施等方式,全面掌握丽水水生态环境现状、水经济主导产业规模、技术瓶颈与人才需求——既摸清了不锈钢、电镀、钢管行业80万吨/年废酸的产生与治理痛点,也了解了山泉水、功能饮料、水产育苗等“好水”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暑期大调研不仅实现了“需求全掌握”,更在技术对接、平台落地、产业赋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需求摸查与技术匹配上,团队梳理出“废酸治理—再生水回用— 水品牌溢价”全链条需求,明确以“环保酸”循环再生技术为核心解决方案:该技术可实现废酸100%就地回用,重金属减排90%,槽液寿命从7天延长至28天,能有效解决丽水三大主导产业的废酸处置难题,同时为 “好水” 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在产学研平台建设上,服务团与青山钢铁、鱼跃酿造等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探讨共建博士创新站,推动高校高层次人才直达企业生产一线;与闽锋化学就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事宜深入沟通,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人才。此外,依托调研成果与技术支撑,丽水市择善循生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丽水经开区成功落地,标志着调研成果向产业转化迈出关键一步。在产业潜力挖掘上,团队还明确三大重点发展方向:一是环保酸循环再生领域,预计可形成50亿元产业链;二是再生水生态利用领域,尾水经处理达标后可回灌涵养林,释放1000万吨/年环境容量;三是水生态产品交易领域,探索建立“水生态指标—碳减排—绿色信贷”联动机制,破解“治污者吃亏、受益者免责”的利益剪刀差问题。
回顾此次暑期调研,服务团总结出推动水经济发展的关键经验:校地同频是前提,需紧扣地方“水经济”主线,让科技服务从“可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链式思维是关键,要将废酸治理、水资源增值、品牌溢价整合为“一条链”,激发市场化内生动力;数字赋能是支撑,需构建“水经济大脑”实现数据互通与高效监管;人才共享是核心,通过博士创新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让高校人才在企业实战中成长;政策破冰是保障,需率先出台循环酸豁免、减量补偿等制度,打通技术落地 “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丽水市水经济产业科技服务团将以此次暑期调研为基础,围绕“十条示范产线、百项技术攻关、千名人才共享”目标,持续深化“环保酸+水经济”模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丽水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版全国标杆,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责编:顾勇冰;二审:胡国亮;三审:朱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