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丽水学院生态学院网站!
【寒假社会实践】护蛙行动队--无尾两栖类对气候变化的生理响应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7              阅读人数:10      作者:丁优 王怡

气候变化影响着无尾两栖类变温动物的适应能力和时空分布格局,评估无尾两栖类气候因素产生的的生理变化是当前生态学科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全面了解无尾两栖类对气候变化的生理响应1月182月24日,生态学院护蛙行动队浙江湖州杭州湖南浏阳耒阳展开了无尾两栖类变温动物对冬季繁殖水体选择的实践调查。

本次调研旨在评估冬季蛙类在野外水体繁殖产下蛙卵的分布情况。在樊晓丽老师和队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从静态水体和流动水体两方面入手,调研地点涉及池塘、河流、田间、小溪、水坑等各种水体。事件调查前,团队首先通过查找文献搜集了相关资料,了解到浙江典型蛙类有三港雨蛙、合征姬蛙、淡肩角蟾等,湖南典型蛙类有桑植蛙、华南湍蛙、棘胸蛙等。随后在寒假期间,团队成员在家乡所在地分别开展野外实地调研,进行深入探索。

调研中表明,在流动水体中不易发现蛙卵在养有金鱼的流动池塘中,团队没有发现蛙类的存在,通过结合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这由于鱼会吞食蛙卵,与蝌蚪产生空间竞争因此,蛙类会选择更加安全的水体产卵,繁衍后代。

通过搜索、查阅文献,团队发现生活在南方山区山涧溪流中的蛙类(如石蛙)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当冬季温度降至10℃以下时,停止明显的摄食与活动,进入冬眠状态。调研时处于冬季,未发现蛙卵这一现象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在诸如山边的田间水沟、菜地沟渠、池塘等静态水体中,我们发现了两种类型的蛙卵: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的卵团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卵带。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调研,我们了解到,无尾两栖类可以在冬季进行繁殖,且不同物种产下的受精卵形态并不相同此外,冬季蛙卵的时空分布受到温度、降雨、栖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蛙类的繁殖与生存,进而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发现和研究生理响应能够帮助我们来制定蛙卵保护措施预测未来气候对蛙类多样性的影响。未来,团队成员也会继续深入探究蛙类对气候的生理响应,针对不同气候环境制定并推广蛙卵保护措施,保护生态多样性,探寻自然的无穷奥秘。

【一审:徐好;二审:施婷;三审:吴庆红】